陪伴孩子開心做功課
人生是由一連串的抉擇所構成的。
生活中教導孩子的紀律、責任固然重要,
但不能忽略情緒的部分。
台灣的家長,
普遍把「做功課」視為孩子放學後的第一個責任,
卻忘記孩子回家後,也想要對父母撒個嬌、希望被擁抱,
來釋放一天下來學習的壓力。
但父母總是急切的要求孩子,完成大人的期待。
越戰期間,許多難民逃到美國。
據美國教育關懷單位的調查發現,
這些難民家庭孩子的功課,在美國位居前茅。
完全不懂英語的越南父母們,只會做一件事情,
那就是當孩子做功課或讀書時,
媽媽就在身旁安靜地縫衣做手工,
從來沒有過問,也不催促孩子。
每天一起吃飯,一塊兒聊天,孩子內心極為安頓。
反觀白人家庭,大都是中產階級的知識分子,
重視物質生活,消費高必須忙於賺錢。
陪伴孩子的時間自然也少,只好任其發展。
「今天學校教些什麼?」
「功課寫好沒呀?」
「考試第幾名?」
「不要玩啦、電視關掉……」
對孩子生活教育的責任和我們台灣教養者一樣,
僅剩「要求」二字,沒有反省。
二選一的人生,抉擇是重要課題。
首要者,必須讓生活簡單,降低物質生活的需求。
一心追求財富的人,容易失去生命的重心。
如果希望家人的生活是和睦、快樂的,
父母親就要騰出更多時間,
用心陪伴自己,也用心陪伴孩子。
下班後若情緒仍緊繃,請帶著孩子出去吃館子,
沒人規定非得親自做飯才是好父母。
切記,心情緊繃時不要過問孩子功課問題。
因為人在分不清楚情緒來源時,
容易把問題變得更複雜,親子關係更顯惡化。
二者,要為家人創造溫馨時刻,
選擇固定時間,利用大餐桌全家聚集,
各忙各的事互不干擾。
孩子寫功課,父母看書或其他必須完成的事情。
千萬不要一邊急著整理家務,一邊怒吼孩子做功課。
我的家永遠只有一張桌子。
這一張桌子是家人共餐的所在,
是一起閱讀、喝咖啡談心、一起聆聽音樂的所在。
這一張桌子,深刻記錄我們簡單的生活,
也凝聚一家人的喜怒哀樂,共同創造溫馨時光。
陪伴孩子不必等他做完功課。
只要父母願意「用心陪伴」,
即使是零碎時間湊出來的關懷,
也可以化成完整的愛,給孩子一個安慰。
孩子成長的過程,
就是需要這一份用心的愛來引導與等待。
與其在「做功課」上起爭執,不如放下情緒,
去了解孩子是否學習遇見困難。
我的意思是,仔細觀察、明白需求、正確引導,
才是做父母的人應有的態度。
教養小撇步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需要一份用心的愛,
來引導與等待。
與其在「做功課」上起爭執,
不如放下情緒,去了解孩子是否學習遇見困難。
本文摘錄自:做到的爸媽請舉手
- Aug 17 Sat 2013 09:20
陪伴孩子開心做功課
- Aug 10 Sat 2013 13:40
每個人擔心錢的標準不一樣
【我擔不擔心錢?每個人擔心錢的標準不一樣。】-- 張小燕
你說我不擔心錢嗎?唱片公司還在賠錢。你覺得郭台銘不擔心錢嗎?他擔心的可能是以億計算的。這樣看,他缺的錢不是我們能想像的。
每個人需要錢的壓力和份量,是不一樣的。最重要的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去找能讓你幸福的事情。
想幸福,就要有執行力,做一點是一點;做,就有一分,光想不做,連一分都沒有。
自己的幸福自己找,不要抱怨為什麼不幸福、不快樂。沒有人該給你快樂。你要付出,才會有成果。這好像很教條,但卻很真實。
- Jul 06 Sat 2013 03:04
快樂學習
如果我們將一個程度已經落後的孩子
和一些程度很高的孩子放在一起念書,他會快樂嗎?
如果將一個不夠聰明的孩子和一些聰明的孩子弄在一起,
他會快樂嗎?
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快樂,
增加了他們的自信心,也建立了他們的自尊心。
- Jul 03 Wed 2013 18:07
努力找出那些不需花大錢,卻可以讓自己活得更好的方法?
林義隆說:「我們辛苦賺錢是為了追求幸福快樂,但我們真的幸福快樂嗎?
我們是不是反而沒時間好好吃頓飯、沒時間全家相聚在一起、沒時間認識這世界?」
他簡樸單純的生活提醒著我們:
.是否將自己「賣」給工作?
.是否將事業成功當作唯一的人生價值?
.對於生活,是不是總是「用到的很少,想要的卻很多」?
.是否不斷追逐效率,卻忘了放慢腳步,思考自己想要什麼?
如果我們有時間感嘆生活不好過,為什麼不利用這些時間,
為家人煮頓飯、陪孩子打打球、和自己對話?我們為什麼不努力找出那些不需花大錢,卻可以讓自己活得更好的方法?
平凡也能很幸福,只要在活著的當下,多用點心,而不是多用點錢。
- Jun 25 Tue 2013 10:18
為什麼3歲、7歲、10歲最重要?
為什麼3歲、7歲、10歲最重要?
0歲-3歲:這段期間腦細胞不斷增生,要集中刺激孩子的本能,多給孩子讚美與鼓勵,
硬塞進太多知識反而會降低日後的學習力。
3歲-7歲:這段時期不需要的腦細胞會逐漸減少。孩子常說「等一下」或不專心?
小心,這些都是對大腦有害的壞習慣,務必趁此時戒除,鞏固學習基礎。
7歲-10歲以後:這時大腦的理解力、思考力與記憶力急速提升,孩子才真正進入適合學習的階段!
要多用「你想怎麼做」的思考取代「快去念書」的命令,才能讓孩子養成自動自發的好習慣。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大腦在10歲以後就「定型」了,
所以3歲、7歲、10歲不但是腦部發展的轉捩點,更是強化潛能的黃金期。
日本腦力開發權威林成之博士根據多年研究,特別歸納出10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的方法,
讓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激發孩子的大腦功能全面運作,
不但能夠有效提高孩子的判斷力和理解力,還可以提升思考力與創造力!
一旦錯過孩子大腦發展的關鍵期,就算日後上再多的才藝班也補不回來!
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幫助孩子贏在起跑點上,就要好好把握這三個黃金時期,從小鍛鍊孩子的大腦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