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陪伴孩子開心做功課

人生是由一連串的抉擇所構成的。

生活中教導孩子的紀律、責任固然重要,
但不能忽略情緒的部分。

台灣的家長,
普遍把「做功課」視為孩子放學後的第一個責任,
卻忘記孩子回家後,也想要對父母撒個嬌、希望被擁抱,
來釋放一天下來學習的壓力。

但父母總是急切的要求孩子,完成大人的期待。

越戰期間,許多難民逃到美國。

據美國教育關懷單位的調查發現,
這些難民家庭孩子的功課,在美國位居前茅。

完全不懂英語的越南父母們,只會做一件事情,
那就是當孩子做功課或讀書時,
媽媽就在身旁安靜地縫衣做手工,
從來沒有過問,也不催促孩子。

每天一起吃飯,一塊兒聊天,孩子內心極為安頓。

反觀白人家庭,大都是中產階級的知識分子,
重視物質生活,消費高必須忙於賺錢。

陪伴孩子的時間自然也少,只好任其發展。

「今天學校教些什麼?」
「功課寫好沒呀?」
「考試第幾名?」
「不要玩啦、電視關掉……」

對孩子生活教育的責任和我們台灣教養者一樣,
僅剩「要求」二字,沒有反省。


二選一的人生,抉擇是重要課題。

首要者,必須讓生活簡單,降低物質生活的需求。

一心追求財富的人,容易失去生命的重心。

如果希望家人的生活是和睦、快樂的,
父母親就要騰出更多時間,
用心陪伴自己,也用心陪伴孩子。

下班後若情緒仍緊繃,請帶著孩子出去吃館子,
沒人規定非得親自做飯才是好父母。

切記,心情緊繃時不要過問孩子功課問題。

因為人在分不清楚情緒來源時,
容易把問題變得更複雜,親子關係更顯惡化。

二者,要為家人創造溫馨時刻,
選擇固定時間,利用大餐桌全家聚集,
各忙各的事互不干擾。

孩子寫功課,父母看書或其他必須完成的事情。
千萬不要一邊急著整理家務,一邊怒吼孩子做功課。

我的家永遠只有一張桌子。

這一張桌子是家人共餐的所在,
是一起閱讀、喝咖啡談心、一起聆聽音樂的所在。
這一張桌子,深刻記錄我們簡單的生活,
也凝聚一家人的喜怒哀樂,共同創造溫馨時光。

陪伴孩子不必等他做完功課。

只要父母願意「用心陪伴」,
即使是零碎時間湊出來的關懷,
也可以化成完整的愛,給孩子一個安慰。

孩子成長的過程,
就是需要這一份用心的愛來引導與等待。

與其在「做功課」上起爭執,不如放下情緒,
去了解孩子是否學習遇見困難。
我的意思是,仔細觀察、明白需求、正確引導,
才是做父母的人應有的態度。


教養小撇步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需要一份用心的愛,
來引導與等待。
與其在「做功課」上起爭執,
不如放下情緒,去了解孩子是否學習遇見困難。

本文摘錄自:做到的爸媽請舉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徐小寶小貝寫真館 的頭像
    徐小寶小貝寫真館

    徐小寶 徐小貝

    徐小寶小貝寫真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